您的当前位置是:首页 资料中心 > > 原稿处理

清晰度再现的评价
0
已有 0人评分
评论/评分
所需包装币:0 下载次数:0
上传时间:
2013-12-3 16:37:00
0
分享到:
资源简介

清晰度再现的评价

 

彩色印刷品的清晰度,是图像复制再现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除去为表现影像的特殊意境外,每个画面总应该有一部分层次(主体或背景)是清晰的。

对印刷画面清晰度的评价,也有三个方面的相关内容:   

其一,图像层次轮廓的实度。首先要有原稿层次边界的实度(即锐度)作基础。同时,也取决于制版光学器件像差的大小、电子分色分析与记录扫描点的粗细以及四色图像套合的准确程度。在复制再现的全过程中,图像层次边界的过渡宽度,是要逐步加宽的,尤其是放大复制。层次边界实度是不能再复原的。印刷品层次边界的清晰度,只是看上去是被分色复制强调了。  

其二,图像两相邻层次明暗对比变化的明晰度,即细微反差。如果相邻层次的密度差别大,则视觉感受是明晰的,反之,密度差别小,则层次次平,视觉不易辨别。细微层次反差主要由原稿层次级差决定,也受阶调层次复制压缩与层次调整分配所制约。可以在分色复制时进行层次边界反差强调,对层次边界视觉反差造成提高的假象,而细微层次的反差可以得到实质性的加强。  

其三,原稿或印刷画面层次的分辨力,也就是其细微层次的微细程度,是表现客观景物组成物质的本质面貌的,即所谓质感。印刷品是以原稿图像细微层次的分辨力为基础的,但要受制版光学器件的解像力、放大信率、网线粗细和四色版套合的影响而受到损害。经过制版印刷过程,不能复原原稿层次的细微程度。  在分色制版时,要采取虚光蒙版及电子效应等措施,给图像层次边界增加“边饰”,借以强调图像层次复制的视觉清晰度。  

给复制图像层次边界增加的“边饰”,包括其宽度大小和峰值高低所产生的两项视觉效果。峰值正负密度的高低,对视觉是非线性传递的,只增强视觉的马赫带效果,却不易被视觉分解。“边饰”宽度的大小,对视觉是线性传递,过大(尤其在层次边界亮侧)则被视觉明显分辨出来,产生生硬的浮雕感;过小,不利于产生视觉的马赫带效果。只有在“边饰”宽度和峰值高低恰当的配合下,才能产生明显而又不被分辨出来的视觉马赫带效果,并同时增强了细微层次反差和细微层次解像力的视觉假象。因此,层次边界“边饰”所产生视觉马赫带效果的好坏,便是衡量层次清晰度复制强调质量的标准。由于视觉的马赫带效果和分辨能力,是以一定的视觉生理物理量为基础的,而且基本上也是普遍一致的。所以,通过视觉对印刷品画面和原稿的观察对比,作层次清晰复制的评判,也是直接而简便的客观评价。这种观察,应将印刷品放在合适的照明下并以合适的视距进行。  如果要设立客观技术测量标准,只需将视觉生理的物理量换算成数据尺度就可以了。人眼的最高分辨能力是1′视角,明显分辨力为2′视角。那么,层次边界“边饰”的单侧宽度,应在1′至2′视角之间,才能既产生视觉马赫带效果,而又不会有浮雕感。以25cm的标准现距为例,网线为601/cm的画面,“边饰”的单侧宽度应在0.5个至1个网点之间。大幅画面,视距放远,还可按比例加宽。   

衡量印刷画面细微层次解像力,也应达到2′视角,视觉才可明显分辨出其层次的存在,若小于1′视角,视觉不能分辨,再精细也会失去观察意义。印刷品的网线粗细,就是根据1′视角画面幅度大小来确定的。如果要测量印刷品对原稿层次解像力的损失程度,可用不同宽度的微线条,随同原稿一起复制印刷,再用仪器测量印刷线条的锐度与解像力值,便可得知其在复制过程中的损失与还原程度。  

评价细微层次反差,需在标准的亮度条件下,对亮光部层次人眼能分辨出很小的密度变化,可达0.01的密度差别;对暗部层次,密度差别0.05也不易觉察。通过这个视觉生理物理量、结合层次复制强凋的再分配,并以原稿细微层次反差为比较基础,便是评价细微层次反差强调效果的客观技术衡量标准。

信息来源:印刷品质量检测与控制

 

学习资料评论
评分: 力荐 推荐 还行 一般 较差 很差
您还看过
看过此资料的还看过

©2008-2013   s8p.cn  包装地带网

备案号:粤ICP备120158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