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物联网包装 > 物流包装 > 零售易包装 > 正文

不要包装,自己打包,零包装开始流行

日期:2018-04-16 10:15:08 点击:5141次


“拒拿塑料袋”只是环保的第一步,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日渐加强,有越来越多人选择零包装消费,进一步减少浪费。


不过,本地零包装选择始终有限,有心推出零包装产品的业者亦面对不少挑战。业者、学者和消费者受访分享见解,从不同角度分析零包装消费。本地是否可以尽快出现更多零包装选项,关键在于业者和消费者是否愿意为零废弃生活出力。


请问:每天丢掉的垃圾中,有多少是不必要的产品包装?


我们日常购买生活必需品,例如新鲜果菜鱼肉和清洁用品,真的需要塑料或其他包装吗?


想减少浪费,减少废弃,务必要从产品包装下手。本地面簿社团“新加坡零废弃生活之旅”(Journey to Zero Waste Life in Singapore)专页,会员常分享零包装消费心得,例如少去超市,多上巴刹,而且自备容器;无论外出用餐或“打包”餐食或饮料,都自备容器和餐具。


月初,记者向这些会员展开问卷调查,请他们分享零包装消费面对的困难,以及关于零包装消费的想法。完成问卷的会员共计101人,大家认为最难买到零包装选择的三类物品包括:日常用品如厕纸(72.3%)、干粮如白米和面粉(69.3%),以及个人用品如洗发精(63.4%)。


根据会员购物经验:要买到零包装食材,非得光顾巴刹和某些传统杂货店;食材之外的日用品,几乎无法找到零包装选择,我国亦缺乏外地兴起的零包装或零废弃商店。


回到从前


零包装商店,听起来新潮,其实不然。所谓零包装,不就是古早街坊商店与传统巴刹的营业模式?在塑料包装和加工商品未普及化的年代,消费者自备容器如篮子或玻璃罐,并且直接把食材或产品放入容器带走。


这种消费方式能避免过度包装造成环境负担,在许多西方国家已经重新流行。本地虽未出现类似商店,但至少已有零消费概念,甚至有业者准备挑战零消费模式,为顾客提供零包装清洁用品和卫生用品。


位于直落亚逸路,下周二(4月3日)开始营业的社企概念店The Social Space,将允许顾客自备容器购买洗发水、润发剂、洗手液、多用途清洁剂、洗碗剂和洗衣液等10多样天然萃取产品,品牌包括本地酵素品牌Ecosoftt以及新西兰的ecostore。


这些产品都会以秤重方式计价,店员会先给空容器称重,装好产品后再称第二次;所有产品不设“最低消费”,要装多少由顾客决定。每克的售价至截稿时间仍未确定,但The Social Space夫妻档创办人姚恩溢(35岁)和欧伟玲(35岁)强调:一定比预先装瓶的便宜。



姚恩溢说:“要吸引顾客,不能单以环保为卖点,也必须为顾客提供便利,价钱要有吸引力。我们希望鼓励更多人有意识地选购一些对地球和社会更有益的产品。”


其实,清洁用品和卫生用品之外,姚恩溢和欧伟玲原希望提供零包装食品如坚果。不过,岛国天气炎热潮湿,食品消费期限短,特别是脂肪含量偏高的坚果类,一定要24小时储存在冷气房内才不会变质。因此,他们决定从清洁用品和卫生用品做起,再提供其他产品。


姚恩溢说:“店面空间有限,顾客也需要时间适应自备容器的购买方式。我们会根据顾客意见和反应,逐步调整产品种类。”


从小处做起


除了零包装用品,The Social Space也售卖本区域多个社企以及获得公平贸易(fair trade)认证的产品,例如本地精神病患者制作的陶瓷杯、印度尼西亚难民制作的首饰,以及以再循环塑料和斑兰叶编织的篮子。


此外,The Social Space设有美甲廊和cafe;欧伟玲三年前创办美甲社企The Nail Social,无论The Social Space或The Nail Social,宗旨之一是为弱势族群如单亲妈妈,以及特别需要人士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



零包装概念贯穿全店,例如cafe不会提供即用即丢的杯子、餐具或吸管,也欢迎顾客自备餐具和杯子。某些产品如干花虽然备有塑料包装,但The Social Space会提供回收服务,回收的塑料也会交给厂商重复使用。


欧伟玲说:“我们希望鼓励更多人从小处做起,渐渐培养公众意识。每天一小步,长远就有不小成效。”


供需问题


公共教育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除非市场需求显著增加,否则像The Social Space推出零包装选择的业者或许属少数。


南洋理工学院商业管理系副经理杨爱盈说:“零包装商品的净利视需求而定,净利多少,要看顾客愿意花多少钱购买零包装商品。零包装商品货源有限,业者在寻找货源和进货都面对不小挑战;达不到成本效率,就赚不到钱。”


杨爱盈认为,和过去比较,本地公众现在更了解哪些产品不会危及环境,以及产品采购方式是否符合商业道德(ethically sourced)。不过,公众意识和行动之间仍有距离;知道是一回事,是否购买又是另一回事。


她举例:“没有多少人在购物时,会先看产品是否有Fair trade(公平贸易)或Packaged with recycled materials(包装选用再循环材料)等标签,再决定是否购买。”


对于业者来说,食安和产品素质也必须考虑在内。职总平价超市发言人在电邮访问中指出:“使用多种包装材料,例如保鲜膜、泡沫材料网、托盘和塑料袋,是为了减少产品损伤,同时保持产品素质,特别是新鲜果菜类如叶类蔬菜和玉米。一般来说,我们的新鲜农产品都由供应商包装好再送到超市,但我们也认识到有必要减少产品包装造成的浪费,所以会继续和供应商合作,看看怎么减少或去除不必要的包装。”


如何实行零包装消费


零包装消费在本地未成主流,但不少注重环保的消费者都在能力范围内选购零包装商品。


本地零废弃达人张雪贞(Sandra)约五年前开始“减塑”,往“零废弃生活”迈进。她除了选择到湿巴刹买菜,也会在出发前拟好购物清单,按照清单准备所需容器和包包,包括亲手缝制的轻质棉布包。


布包可用来装干粮和水果,水分较多的食材如豆干,会放进她重复使用的塑料盒;蔬菜可用报纸包好,报纸可回收再循环;海鲜和肉类可放进塑料盒子,她也会携带有助保冷的冷藏包。



张雪贞说:“我会严格要求自己照着购物单买东西,并且带上四个购物袋。如果东西太多放不下,那意味着我买太多了,最后会造成食物浪费。”


目前,湿巴刹提供多种零包装果菜,例如叶类蔬菜、高丽菜、冬瓜、金瓜和红萝卜,都没有任何塑料包装。不过,供应商为了保持食材新鲜,不少进口食材如金针菇和鸿喜菇一般都有塑料包装。


此外,售卖干粮的摊贩也习惯把面粉、香菇、豆类和坚果装入塑料袋,所以碰上自备容器的顾客,可能要花一点时间调整磅秤。


张雪贞说:“摊贩绝非不愿意这么做,只是不习惯。为了方便他们,我会避开人潮最多的时段。顾客较少,摊贩更愿意聊天,有时还会提供宝贵的烹饪贴士!”


至于没有零包装选择,一律使用塑料包装的产品,张雪贞选择拒买。她说:“消费者应该在拒绝塑料包装尽一分力,毕竟产品拿回家后,塑料包装就再无用途。巴刹里有很多种农粮品,所以无论如何都会有一些零包装选择。”


要得到更多“零包装”和“零废弃”贴士,请看张雪贞创办的Mono and Co网站。


外国零包装商店


零包装开始盛行,全球各地近年开了不少零包装和零废弃专店,包括:


台北:裸市集(Naked Market)

2015年9月创办至今,旨在“褪去华丽包装,回归食物本质”。商品包括西式烘焙食材、调味品以及来自不同国家的酒、醋和油,全以秤重方式计价,并鼓励顾客自备容器。


香港:Live Zero

售卖超过120种产品如燕麦、面条、米、油、醋、糖、盐、香料、豆、坚果、茶和咖啡等,大部分为有机产品,此外有护肤品、牙膏和洗发水等。食品以透明胶盒盛载,油品装入防氧化的金属罐。环保理念全面贯彻,收据以电邮发出,也欢迎公众捐赠洗净的瓶罐。


英国伦敦:Bulk Market

去年9月开张,除了以秤重方式计价的食品如米、面粉、豆类、意大利面、干果、谷类、香料和食用油,也售卖以再循环材料制成的产品,以及可取代塑料餐具、刮胡刀和海绵等一次性产品的环保商品。


美国奧斯汀:In.gredients

2011年创办,号称是全美国首家零废弃杂货店,除了售卖零包装食品、酒精饮料和家庭用品,也致力于减少垃圾,每月垃圾量少于3.7公斤。此外,店内400多种产品大多来自当地农场和厂商。


荷兰阿姆斯特丹:Ekoplaza

今年2月开张,卖点是“无塑料包装”,售卖700多种饮食和食材,其中包括果菜、酸奶、肉类、酱料、牛奶和巧克力。到了年底,Ekoplaza在荷兰的74家分店都会推出“零塑料”架子,架上产品会以玻璃、纸皮或铁制容器盛载,或以12周内就可分解,由植物制成的生物膜取代塑料包装。

关注与调查(可多选)

您最关注什么类型的绿色低碳包装?

  •   绿色印刷纸包装(13)
  •   轻量化纸包装(9)
  •   代木重型纸包装(7)
  •   绿色纸塑包装(8)
  •   轻量化塑料包装(7)
  •   易降解塑料包装(8)
  •   竹塑包装(6)
  •   负排碳包装(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