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是:首页 资料中心 > > 行业资讯

行业探讨:我国书刊印刷企业发展浅析
0
已有 0人评分
评论/评分
所需包装币:0 下载次数:0
上传时间:
2013-4-23 18:14:00
0
分享到:
资源简介

行业探讨:我国书刊印刷企业发展浅析

行业探讨:我国书刊印刷企业发展浅析

 

   一、书刊印刷业概况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旧的印刷业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管理观念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印刷业发展的需要,造成了印刷业的盲目发展。至1997年,我国印刷企业的数量已达到18万家。1998年至2000年6月,新闻出版总署、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对全国印刷业进行了清理整顿,整顿后全国印刷企业数量从原来的18万家压缩到15万多家。其中,印刷企业82189家,复印、影印、打印企业69766家。印刷企业中包括出版物印刷企业8152家、包装装潢企业20409家,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53628家。新闻出版总署从1991年实行书刊印刷定点制度,将出版物印刷企业分为四个等级:国家定点企业、省级定点企业、印刷许可企业和专项印刷企业。2000年6月的统计数字表明,8152家印刷企业中包括307家国家定点企业、894家省级定点企业、4108家印刷许可企业、2843家专项印刷企业。

    国务院于2001年8月2日颁布实施了新的《印刷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新《条例》在印刷业行政管理体制、印刷业对外开放、打击非法印刷活动等方面做了重大修订。如《条例》第四条规定“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印刷业监督管理工作”。这一规定理顺了印刷业管理体制,解决了政出多门的问题。又如,《条例》的第十二条规定:“国家允许设立中外合资经营印刷企业、中外合作经营印刷企业,允许设立从事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经营活动的外资企业”。这是进一步加大印刷业对外开放力度的一项重大举措。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书刊印刷企业逐步摆脱了来自多方面的干扰和束缚,认清了形势,根据各企业的不同情况大胆探索,努力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2000年1152家书刊印刷两级定点企业(其中国家定点301家、省级定点851家)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数字看:1152家定点企业2000年完成的工业总产值为138.03亿元,比上年增长7.27%;工业销售产值为138.85亿元,比上年增长9.65%;产品销售收入为67.54亿元,比上年增长6.45%;产品销售成本为50.76亿元,比上年增长4.94%。两级定点企业职工总数为29.32万人,职工工资总额24.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7%,人均年工资8279.61元,比上年增加532.35元,增长6.87%。国家定点企业中,盈利单位有211家,占70.1%,利润总额4.51亿元,比上年增加29.97%;亏损单位有88家,占29.2%,亏损额1.51亿元,比上年下降2.58%。盈亏相抵共实现利润3亿元,比上年增加1.08亿元,增长56.25%。

    此外,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与北京印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对分布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0家印刷企业进行了调查,其中北京印刷集团公司8家、天津新闻出版局6家、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12家、重庆市新闻出版局3家、中国印刷总公司6家、中央各部委在京印刷企业20家、在京部队印刷企业9家、其他在京印刷企业11家,分布在各省新闻出版系统的印刷企业75家。这150家印刷企业200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42.8亿元,比上年同期降低1.2%;工业销售产值(现价)42.2亿元,比上年同期提高1.2%;产品销售收入42.6亿元,比上年同期降低4%。这150家企业实现利税5.6亿元,比上年同期提高9.8%;其中利润为1.4亿元,比上年同期提高48.7%。150家企业人均创利税为6900元,人均工资为11405元/年。150家印刷企业中盈利企业115家,占76.7%,其中盈利100万~300万元的31家,300万~1000万元的11家,1000万元以上的5家,实现利税500万~1000万元的32家,1000万元以上的11家。从以上的统计数字看,除个别指标外,主要经济指标都略有上升。这主要是印刷企业的领导带领全体职工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不断总结经验,在深化改革的道路上不断进取的结果。尽管还有一定数量的亏损企业,但大多数企业都已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住了脚跟。

    二、当前印刷业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九五”期间,印刷业加大了技术改造力度,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但是,也应该看到在当前改革攻坚和社会转轨时期,我国印刷业仍存在很多突出问题。

    1.总量失控,过散过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印刷企业队伍不断壮大,由于宏观调控不到位,加之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出现了投资失控和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了市场资源的极度浪费。据1998年底统计,我国有各类印刷企业18万家,是1979年印刷企业总数的几十倍,2000年经过清理整顿压缩到15万家,但印刷能力还是大大超过市场需求。

    2.生产规模小,设备落后

    当前印刷企业的生产规模相差悬殊,除国有大中型企业及新建的三资企业外,大多数企业规模很小,据统计,8000余家出版物印刷企业中,固定资产净值超过千万元的不足400家,仅占5%。很多企业目前的主要设备仍是国际上早已淘汰的01单色胶印机和05双色胶印机,有的还继续使用铅排、铅印工艺设备,质量难以保证。

    3.产品结构不合理

    在两级定点,尤其是新闻出版系统的直属企业中,政府指令性保护的教材、教辅任务在业务量中所占比重过大,企业生产品种单一,业务不足。

    近期,新闻出版总署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重申对教辅材料出版、发行和使用进行清理整顿,对教辅材料的出版实行总量控制,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这必然会影响出版物印刷企业的经济效益。

    4.产业结构不合理

    高消耗、高成本、低水平、低科技含量的企业过多,低层次印刷能力严重过剩,地区发展不平衡。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各企业之间生产方式、工艺技术、设备构成、管理模式大同小异,不能形成企业的自身特点。印刷业的地域分布也极不平衡,人才、技术、业务流向东南沿海地区,拉大了中西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差距。

    5.外资企业的威胁

    目前国内已存在几千家外资企业,他们资金雄厚、设备先进、管理科学、产品优质,正在逐渐占领国内印刷市场。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150家企业2000年销售收入总计为42.6亿元人民币,而美国当纳利印刷公司一年的销售收入是5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79亿元;日本的凸版印刷公司一年的销售收入是4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55亿元,国内150家企业的销售总额也无法与美国、日本一家企业相比。由此可见,外资企业在国内的发展必将会极大地冲击国内印刷企业。而新《条例》在对外开放上的新举措和加入WTO的现实,都将促进外资印刷企业在国内的发展。

    6.组建集团的冲击

    近年来一批有实力的印刷集团、报业集团、出版印刷基地、包装印刷基地的建设,对很多单打独斗的书刊印刷企业无疑也是一个巨大冲击。

    三、未来印刷企业的发展趋势

    在发达国家,在信息产业中占重要地位的印刷及图像传播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印刷及图像传播工业的发展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印刷及图像传播已成为各国国民经济和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方面,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数字化、网络化为手段的跨媒体出版技术将对印前到印后的传统印刷过程进行全面改造,印刷媒体出版物将与电子媒体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共同发展。目前,电子媒体以每年10%~20%的增长率逐年增长,与此同时,传统印刷也将继续增长,据有关资料分析,到2010年传统印刷媒体出版物和电子媒体出版物将分别占有媒体市场48%和52%的份额。全数字化工作流程将逐渐普及,数字化管理将代替传统的管理模式。新型的应用软件和管理软件迅速普及,全新的彩色桌面系统、直接制版技术、数字打样、数字印刷系统不断发展,印刷质量将获得极大提高。印刷行业大量采用各种有利于环保和资源再利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无胶片、无版、无水(胶印)、无醇(酒精)、无污染的“彩色印刷”理念将渗透到印刷过程的各个领域。印刷机械向高效率、多色、机电一体化和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不断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印刷机械,彻底淘汰铅印、发展胶印、逐步扩大数字印刷。印后加工的各种设备将逐渐成为数字化工作流程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向高速度、多功能、高精度、自动化、联动化方向发展。由于大量高新技术应用于印刷行业,印刷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企业兼并、重组明显加剧,规模化生产的大型印刷企业比例迅速增加,一批技术高、设备新、服务优的中小型印刷企业将取代质量差、效率低的中小型企业。

    四、书刊印刷业发展的目标

    书刊印刷业发展的目标是:基本上实现“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多样、自动化;器材高质、系列化”。28字技术发展方针,使我国跨入数字化、网络化的印刷新时代。

    调整压缩过剩印刷能力,原则上不再新建书刊印刷企业,不再扩大生产能力,两级定点企业要进一步确定“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高质量”的市场定位,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积极进入高精出版物印刷市场。印前要全面普及彩色桌面系统,逐步推广直接制版系统;印刷要增加高效、高质量的设备;印后加工要尽量采用高质量、高自动化的无线胶订联动生产线、骑马联动生产线和精装联动生产线。

    到2010年,多色胶印生产能力比2000年翻一番;印刷成品质量合格率由2000年的95%提高到98%;产品优质品率由2000年的20%提高到45%;印刷周期由2000年的70天缩短到60天。国家和省级定点书刊印刷企业基本上实现由数字与模拟共存的工作流程向数字化工作流程的过渡,数字化工作流程的软件和部分输入输出的硬件要争取实现国产化。

    书刊印刷企业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股份制改造,转换经营机制,加快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结构调整,通过资产重组,组建一批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出版印刷基地、企业技术开发中心、高档彩色制版中心等。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的激烈竞争;政府部门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面对入世后外资企业的冲击和威胁都激励印刷企业必须适应新形势、新特点,采取适应本企业实际的生存发展办法。

    山西省新闻出版局以山西人民印刷厂、山西新华印刷厂和山西美术厂为整合重点于2001年8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了“山西新华印业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性质是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取消了三个厂的独立法人资格,成立了董事会。原来三个厂的厂长为董事会成员,三个厂制版部分重新组合成立了制版中心。成立了由三个分厂和一个中心组成的山西新华印业有限公司。去年上半年在没挂牌的情况下,按公司形式运作已初见成效,山西人民印刷厂销售产值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其他两个厂也有了不同发展。该公司设想改革的第二步是将现在的有限责任公司改为股份有限公司,他们的奋斗目标是:在山西印刷业当龙头,在全国印刷业争一流。

    中国印刷总公司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将所属企业北京新华彩印厂部分资产与中华商务联合印刷(广东)有限公司、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合资兴建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三方投资总额2400万美元。坐落在北京南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东环北路,占地面积2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的厂房正在建设之中,预计2002年4月首期25000平方米的厂房将建成投产。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将采用国际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建成集高档书刊印刷、防伪包装印刷、数码印刷、高档商业印刷和安全印务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首期建成投产后,年印刷能力将达到216万色令,精装书720万本,平装书960万本,骑马订书2160万本,年销售收入3亿元。他们的目标是:站在面向21世纪经济、科技全球化和繁荣出版事业、振兴中国印刷工业的高度,建立与首都经济文化发展要求相称的大型的、综合性的、现代化的印刷企业。

    云南新华印刷实业总公司与缅甸联邦政府教育部共同投资兴办了缅甸新华教育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规模为1000万美元,分段实施,公司地址建在缅甸首都仰光市郊的陶江,占地3万多平方米。主要印制缅甸全国中小学教科书和一般图书。该项目得到云南省省委、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家外经贸部、国家经贸委、新闻出版总署都十分重视,希望积极推进。缅甸政府也把该项目作为重点项目来抓,最高领导层十分关注,给予政策倾斜。目前正进行项目审批、厂房设计、购置设备等工作,预计明年年中投产。此外,该公司还与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昆明市机器厂共同投资组建了一家印刷机械制造公司,该项目总投资为1500万元,是沪滇合作的一个重要项目。经三方共同努力,在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盖的厂房已经竣工,并于2001年11月8日正式投产。该项目起点较高,主要引进上海紫光的先进技术,生产胶印、装订、包装机械,销售对象为中西部地区及东南亚周边国家。预计2002年销售额为3000万元以上。从目前情况看,市场前景看好。

    近期,北大方正、营口冠华、汉光设备三家合作研制成功了八开CTP直接制版系统。这种新型的数字制版系统工艺基本上达到了数据电子化、操作自动化、制版数据化、备份可行化,达到了省事、省时、省钱的目的,将大大提高印刷质量和效率,为中小印刷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它的诞生将会逐渐改变传统的制版印刷工艺,推动中小型印刷、快速印刷企业的发展,使我国的印前技术迈上国产化的台阶。

    面对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科技高新化的新形势,书刊印刷企业应密切联系本企业实际,加快改革步伐,转化经营机制,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利生存和发展。同时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优化印刷产品结构,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学习资料评论
评分: 力荐 推荐 还行 一般 较差 很差
您还看过
看过此资料的还看过

©2008-2013   s8p.cn  包装地带网

备案号:粤ICP备120158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