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防伪技术如何从标签印刷行业做起
看防伪技术如何从标签印刷行业做起
防伪含义
防伪并不是新词,自专利权得到保护的时候便兴起了防伪,只不过当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时,防伪才成为一种必然需求。今天的防伪在标签或包装上的应用已经超出了上述要求,还隐含以下含义。
1. 突出商品的”个性化”,尤其是当市场上同类商品有多个替代品时;
2. 显示最新商品,即使商品本质没有变化,但换个标签或外包装后即成为新商品。
防伪方式
防伪对商品的保护作用是双方面的,既保护商品自身不受假冒伪劣产品的冲击,又保护消费者利益不受损害。标签与其他包装一样,要达到防伪目的,无非是通过工艺、材料、工艺与材料结合的方式。
1.工艺防伪
即通过特种制版印刷方式进行防伪标签的印制。比如激光全息技术,组合印刷工艺(如凸印、网印、柔印、喷码打印方式组合)等,可以加大伪造的难度。
工艺防伪技术主要有:印版防伪,如雕刻凹版,特种印版等;印刷图文防伪,如印刷精密的底纹、缩微文字、隐藏文字印工艺防伪,如彩虹印刷、多色接线印刷等。目前标签印刷中,采用上述方式进行防伪印刷的厂家还不多,究其原因,一是精度要求高,与现有标签印刷机不能匹配;二是印刷厂家技术不够熟练。
2.材料防伪
工艺防伪主要应用在技术成熟、加工产品不常变化、加工设备齐全的厂家,材料防伪主要有以下两类:
(1) 承印材料防伪
利用标签材料本身固有的防伪特点达到防伪的目的,如不干胶材料之中的易碎纸、水溶纸、防揭纸(揭起层有带信息与不带信息两种)等。这类材料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不可重复使用。要么一碰即破,要么遇水、遇湿溶解消失,要么揭开后不能再贴。这些材料都有其特定的防伪目的与应用范围,可以实现向消费者与商家显示是否偷换包装的功能。不需要借助检测仪器,例如应用在手机上的防揭标签就有相关的图文信息。但该类标签也有缺点,一旦这些材料大众化,防伪的功能就消失了。
(2) 着色材料防伪
在标签印刷中,通过油墨的呈色特点来达到防伪目的。油墨防伪比承印材料防伪更具有实用性,防伪性能更强,成为目前发展最迅速的包装印刷防伪高新技术之一。与功能单一的承印材料防伪方式相比,着色材料防伪结合印刷工艺可达到多重防伪的目的。目前主要应用的着色材料防伪技术有以下几种。
①光变油墨防伪
当观察的视角改变60°时,进入人眼的反射光波发生改变,观察到的图像与最初的不同。采用不同色相的光变油墨可获得不同的观察效果。人眼可以直观地识别。
②无色荧光油墨与磷光油墨防伪
在防伪油墨中加入特定的发光材料,使印刷品在紫外线照射下,可显示发光的暗记;没有紫外光时,油墨为隐形不可见。白度越高的纸张,油墨隐形的效果越差,所以采用白度不高的承印材料,防伪效果才明显。
③有色荧光油墨与磷光油墨防伪
与无色荧光油墨与磷光油墨的作用一样,只是在标签印刷品中加入某一颜色的油墨,在紫外光作用下,荧光、磷光效果才明显;无紫外光时,只显示本色。
④热致变色油墨防伪
热致变色油墨是利用热能,使油墨的色相在热量作用下发生改变,如变红、变绿或变黑。热致变色油墨防伪技术分为可逆和不可逆两种。
3.工艺与材料结合防伪
综合防伪技术即将上述防伪技术结合使用的一种防伪技术。如采用特殊制版。显示偷换包装的承印材料和特种油墨互相组合进行工艺设计,再结合特殊图案进行标签或商标的制作,在精美细密的底纹上用荧光油墨或变色油墨印刷图像和文字。
目前,条形码已得到普遍应用,但没有真正起到防伪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市场上对条形码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商品市场上消费者与使用条形码的商品生产厂家所掌握的信息不匹配所致。不变条形码起到传递商品信息的作用,其防伪功效很弱;可变条形码是利用计算机来控制条码与其编码变化,使印制出的条形码各不相同,识别时用专用条码扫描仪进行读取,以辨真伪。目前这一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此可见,防伪技术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商家采用或要求防伪的同时,也意味着制假者的伪造技术也相应提高了。尤其是具有相当专业伪造技术的制假者令防伪专家甚是头痛,所以让消费者对商品充分了解,具备分辨真伪的能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防伪技术。对防伪技术所需的专用设备、材料、工艺进行严格控制,对防伪标识加强管理监督,从源头上去控制制假的数量,在流通、销售环节中加强检查以减少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上出现的机会,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真伪的分辨能力以削减制假者的欲望,加大打击制假的力度以提高制假者所要面临的风险。总之,规范市场行为,提高消费者自身权益的保护意识是防伪技术的有力补充。
不论怎样,采用防伪标签仅是达到防伪目的的方式之一,提高防伪技术、减少制假机会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