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是:首页 资料中心 > >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

以全球化的视角培养印刷人才
0
已有 0人评分
评论/评分
所需包装币:0 下载次数:0
上传时间:
2013-12-25 16:02:00
0
分享到:
资源简介

以全球化的视角培养印刷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全国约有l00多所印刷包装类的大专院校,每年培养出的专业毕业生大约有4000-5000人。显然,这个数量与中国快速发展的印刷业相比是少之又少,中国印刷业的从业人员有300多万人,其中接受过系统专业教育的大专院校毕业生非常有限,难怪印刷企业都在感叹缺少人才。不过,比起技术人才来说,有一种人才几乎就是空白,这就是“接轨型”人才,这种人既要懂技术和管理,又要懂国际事务,还要熟悉各种游戏规则,能充当国内国际印刷界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也许按照一般的观点来说,这种人才并不该由印刷专业来培养,而应该由外语专业或其他专业来培养,但是,在中国印刷面向世界的大背景下,这种人才是产业出现的新需求。最近,在北京召开的全球网版数码印刷高峰论坛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指出,中国印刷界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对外开放,在更高的层次和更广阔的领域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由此来看,培养造就接轨型人才也是时代的要求,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大趋势。

  在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印刷专业院校在培养人才时,也考虑到要突破传统的思维,实现多样化、实践化、国际化。

  比如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的印刷系就根据新时期印刷产业发展的特点成立了印刷技术国际中心,与印刷界和媒体产业界合作制订培养人才的新标准。德国斯图加特媒体大学专门设立了中德联合项目,培养既掌握印刷专业知识,又熟悉两国语言文化、了解双方印刷市场的中德两国学生,为两国在印刷领域的交流牵线搭桥。

  中国是世界上印刷蓬勃发展的热点地区,很多国际上的知名印刷企业纷纷前来投资办厂,比如说德国海德堡、美国当纳利、日本凸版印刷等,另外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商前来中国采购印刷品,中国已不可避免地成为世界贸易中的一环。中国的印刷界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这其中要有人来做接轨的工作是大势所趋。对于这种人才的定义,应该不只是外语功能,而要从知识结构上来分析。普遍的专业课程设置对印刷理论、印刷技术、印刷生产和管理等都很重视,并按照产业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但是,似乎还没有见到类似“印刷国际营销”的课程,这种名称不一定准确,具体说来,这门课或专业要培养的是拥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惯例的人才。

  目前世界上有五大印刷展览,它们都已成为印刷界的年度大事,特别是德鲁巴展览会,每次都是印刷新技术、新设备、新思想的大荟萃。近年来中国印刷企业也积极组织力量去参展或参观。另外在芝加哥、伯明翰、东京的展览会上也可以看到中国印刷代表团的身影,而北京的展览会更是中国印刷界唱主角的盛会。这些世界闻名的印刷展览会是中国印刷界对外宣传、推销产品的重要场合,那么,对于学印刷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只是知道展会的名称地点,能够带人去参观显然还不够,而应知道展会的结构、程序、参展组展的方式、每次展会上出现的创新产品以及所代表的技术潮流,要能够以行内人而不是行外人的眼光和学识来对待专业展会。

  为什么要强调印刷专业学生的“国际视野”呢?在2006年,中国印刷业的产值已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中国印刷在世界印刷的产业园中举足轻重,有这么庞大的产业规模,自然需要能够参与国际印刷界各种活动的专业人才储备。根据中国印刷业的“十一五”规划,中国要在2010年从印刷大国发展成为印刷强国,要达到这一目标,中国还必须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最近,据新闻媒体报道,为了办好北京奥运会,北京奥委会引入了三个语言服务供应商来共同承担翻译和培训服务,以解决语言瓶颈,让“中和世界对话”,这在奥运历史上还是首次。就印刷业来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可以说是一场奥运会,也有一个中国印刷与世界对话的问题,对话的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果我们将对话的任务以后全交给学外语的学生、学外贸的学生来承担的话,这不免是一种遗憾,而且也很难与外国同行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所以,我们是否有必要考虑在新形势下的“接轨型”人才?这种人才的知识结构除了印刷技术以外,还应拓展对外联系交流、国际印刷发展资讯、国际印刷组织、国际印刷标准、国际印刷展会、国际知名的印刷研究机构、国际印刷教育院校等部分,使其毕业后能直接从事外引内联的工作,参与“中国印刷和世界的对话”,促进中国印刷企业按照国际惯例运作,借鉴印刷发达国家的经验,与国际接轨。

信息来源:《广东印刷》2009年第3期

 

学习资料评论
评分: 力荐 推荐 还行 一般 较差 很差
您还看过
看过此资料的还看过

©2008-2013   s8p.cn  包装地带网

备案号:粤ICP备120158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