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印刷人的回忆:难忘五二三

发布日期:2019-06-10 文章来源:包装地带
  



难忘五二三厂,诞生在特殊时代


20世纪60年代,世界形势风起云涌,我的祖国内忧外患。党中央从“备战备荒”战略高度审时度势,长远谋划,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大三线建设。第一道防线,边疆;第二道防线;大中城市;第三道防线,偏远隐蔽地区。作为战争爆发后承印人民币及各种重要文件资料的印刷厂,经陕西省文化厅一行专家周密勘察,五二三厂终于选址在岐山县孝子陵公社粉王大队。这里依坡傍水,既十分隐蔽,又靠近岐蔡公路交通线,距离蔡家坡火车站仅十几公里。经上报中央批准,1967年正式开工建设。经过三年艰苦紧张奋战,共投资900多万元,终于在偏远而荒凉的湋河川道建成了一座崭新雄伟的现代化印刷厂。企业排版、印刷、装订设备齐全,引领全国同行业先进。职工队伍主要是从北京、上海、西安等大中城市选拔的能工巧匠,省印刷技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新招的知识青年,对调回原籍的工人等。1969年底正式开工生产。印制的第一批产品是毛泽东1942年5月23日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单行本,因此工厂被正式命名为“国营五二三厂”。


1984年,五二三厂研制成功的书刊平装联动生产线


1984年5月,书刊平装联动生产线正式投产



难忘五二三厂,创业十分艰难


建设开始,工期一再要求提前,但各项基础设施极差。为了修建专线公路,先期到达的工人们,组成突击队,昼夜大干。为了兴建篮球场,大家自觉参加义务劳动。为了建设一座美丽花园,共青团员们放弃休息日,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为了补给粮食,工厂在岐山县安乐公社石头河边开荒建农场。为了安装设备,工人们肩扛手拉,将排印机器一台台安装定位。为了赶印第一批产品,工人们在车间支起火炉子,给机器加热,防止油墨冻结。为了早日实现大规模正常生产,工人们住在工棚,吃在车间。为了生产生活,工厂先后建起了食堂、澡堂、商店、菜铺、俱乐部,兴办了储蓄所、邮电所、医院、学校、幼儿园。工厂内部专设了木工班、电工班、机加工车间、水工班、车队、发行处、转运站等。后来又建起了职工家属厂、职工技协装订厂等集体企业,做到生产生活配套齐全,应有尽有。




难忘五二三厂,向祖国和社会献出一部部经典


五二三厂在首批产品投印成功后,便接到党中央与陕西省委接二连三的印刷指令,先后承印了《毛泽东选集》、马恩列斯著作、《周恩来文选》《朱德文选》《邓小平文选》《中共党史人物传》(1一50卷) 《新华字典》《汉语词典》《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三言两拍》《鲁迅全集》《现代诗歌精选》《现代散文精选》《历代名家书法大全》《医学经典》《美术经典》等精品图书,承印了当时十分珍贵的各种票证。90年代,承印了国家增值税专用发票,为分税制改革、壮大中央财政实力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工厂获得全国中小学教材印制定点资质后,先后承印了数以亿计的大中小学教科书,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一提的是每年承印春秋两季教材,正值隆冬与酷暑时节,工人们为确保产品周期与质量,坚持不畏严寒加班加点,挥汗如雨夜以继日。几十年来,大批量产品从未误过周期,确保了课前到书、人手一套。工厂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印刷企业、陕西省精神文明标兵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称号,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的领先企业、陕西省印刷人才培训基地。企业拥有激光照排系统、胶印印刷、装订联动线、精装联动线、商标印制等设备,长期领先陕西,叫响全国,引以为骄傲。企业共有上百种产品获得全国优秀印刷品殊荣。


当年的排版车间



难忘五二三厂,创造了企业文化的辉煌


五二三厂既是国家大型工业企业,亦是影响深远的文化产业。工厂自建厂便确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企业精神,立足实际,实干苦干。80年代,又提出“埋头苦干、赶超一流”的企业精神。企业内部党政工团齐心协力。党委配合生产经营,主抓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企业宣传更是富有特色,坚持每天举办广播与闭路电视本厂新闻节目。举办《情况简报》,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行政全力以赴抓生产经营,开拓市场,提质增效,先后在西安、北京、宝鸡设立经营处,广泛承揽社会活件。工会切实关心职工生活,扎实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充分利用生产淡季或工余时间,组织职工开展系列文体活动,有乒乓球赛、篮球赛、象棋扑克赛、家庭趣味运动会、各种知识技能大赛、秧歌舞比赛、卡拉oK比赛、拔河比赛、越野赛等。特别是关心职工,无微不至,职工一旦生病,工会马上派专人陪护到医院,住院期间购买慰问品或带上慰问款千里万里赶去看望。一旦职工家中有红白事,组织会全力以赴帮办。职工一旦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领导会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并想方设法予以帮扶。企业开通了到蔡家坡的班车,方便职工家属外出办事购物。整个企业,如同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互敬互爱,人情味浓厚如春花秋实。




难忘五二三厂,拥有雄厚的红色文化资源


几十年来,五二三厂的产品,本身就是红色文化经典。无论是领袖人物著作,还是传统文化名著,都是社会巨大的精神财富,始终引领人们积极向上,美化灵魂,奋发作为。特别是数以亿计的教科书,成为千百万莘莘学子驱除朦昧、获得知识与文明的法宝,成为改变命运、提高素质、增长本领的天梯与魔杖。几十年来,五二三厂风雨兼程,却保持了完整的企业原貌。当年的铅排车间,当年的铸字工房,当年的大型照像机,当年的排印装设备,当年的图书文件照片影像资料应有尽有,活生生记录与展示了现代印刷工业巨大变化。企业完整保留了当年三线建设中修造的俱乐部、电影院、职工医院、子弟学校、职工食堂、简易楼、储蓄所、邮电所、幼儿园、煤场、招待所、商店、菜铺等,成为激情燃烧岁月艰苦创业的历史见证。五二三厂依坡傍水,风景秀丽,绿树成荫,道路宽阔,环境安静,是夏日避暑的盛地,是休闲养生的福地,亦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难忘五二三厂,永远魂牵梦绕的地方


五二三厂先后有上万人工作生活过。他们有的调往大城市,有的回到原籍,有的退休随子女迁移,还有一部分选择留下,至今生活在厂区。最令人怀念的是许多听从党的召唤远道而来支援三线建设的元老们,献了青春献生命,永远长眠在五二三这块创业的热土上,时刻看望着自己呕心沥血的企业风雨巨变。五二三厂的一草一木,己成为许多远在千里的游子们的怀念与牵挂。他们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企业,企业的今昔变化令他们像父母对儿女一般的牵肠挂肚。五二三厂的生活与经历,成为许多人心中最美好的记忆。回到五二三,再看一眼企业当年的场景,成为许多人的最大愿望与最好安慰。祝福企业长盛不衰,是所有五二三人的赤城愿景。


当年的工人上班



难忘五二三厂,重返故地看看这历经沧桑老容颜


高高的东坡上,也许还留有你踏青赏春的脚印。子校的教室里,也许还留有你书声琅琅的声音。俱乐部里,也许还闪动着举行大型演出与召开全厂动员誓师大会的精彩情景。邮电所里,也许还留有你鸿雁传书的激情。储蓄所里,也许还留有你养家糊口勤俭节约的深情。篮球场里,也许还涌动你那生龙活虎的欢声笑语。生产车间,一定能寻找到当年热火朝天大干的身影。雍川河边、芦苇丛旁也许还烙印着你谈情说爱的温馨。那位精神矍铄是离休干部老苏,那位精神抖擞是省级劳模老杨,这位运筹帷幄的是当年分配到厂的大学生,如今企业的老总。这位是我当年亲自招收的青工,如今担任着车间主任。门卫值班的老李曾是我的好邻居,在艳阳下下棋、打麻将的一伙老人都是我当年同甘共苦的师兄师弟。握着一双双温暖的大手,激动的话怎么也说不完。看着当年完好的车间与厂区,谁能不眼中噙满泪花。抚摸着那顶天立地的法国梧桐树,仿佛又回到了那战天斗地的岁月。请天南地北、男女老少的五二三厂的人们,利用这大好时光,到人生与事业的第二故乡来看一看,走一走。赏赏满河川道的金黄菜花,采摘冰清玉洁的槐花,把浓郁的香味带到海角天涯。甚至到新修建的庵里村资福宫游览一番,到古刹南坡寺赶赶庙会,到太子村赴趟婚宴,品尝口齿留香、舌尖快活的岐山臊子面。到南塬北坡登高望远,尽收千里风光。唤醒美好的回忆,重温激情的岁月,抒发人生的豪情,交流生活的感悟,留下美好的祝福。


难忘你啊,梦魂牵绕的五二三厂!




作者介绍




李润林,岐山雍川镇杨柳村人。退休职工。文学爱好者。


相关新闻NEWS